(本网讯)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我校本周启动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程的线上教学。针对此次线上教学的新特征、新问题和莘莘学子的新关切、新需求,全校教师高度重视,周密布局,将压力转为动力,让难点成为亮点,积极创新线上教学新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平台新资源,持续探索能力培养新途径,全面打造网络学习新空间,全力保障教学任务圆满落实。
“二段十步四协作”,逐层递进精耕细作
——新生院课程《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具有严谨的逻辑推证、周密的求解计算和系统的归纳整合。针对课程特点,团队充分整合利用软硬件资源,合力架构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共同开发慕课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二段十步四协作”线上教学模式。“二段”即教学过程的两大阶段:定标自学自测阶段和训练展示总结阶段;“十步”即两大阶段中的十个具体步骤:目标导学→教案自学→慕课助学→在线测学→合作互学→成果展示→合作提升→疑难突破→评价点拨→总结反思;“四协作”即在具体实施中贯彻四层协作学习:科学分组、培养组长、全员展示、评价反思。
强化金课示范引领 多措提升“两性一度”
——电信学院课程《现代通信原理》
课程团队依托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思路和相关经验,科学设计并组织实施《现代通信原理》线上教学。课程突出“创新性、实践性、工程性”特色,构建“平台协同、问题导向、思政交融”教学路径,基于“超星学习通”持续建设优化课程资源、特色工程实践资料和个性化学习任务,保障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预热和课后的知识学习与能力拓展。课中采用腾讯课堂在线直播,通过时事案例导入、工程问题驱动、随堂练习测验、在线交流互动等多种方式有效增强了课程的高阶性、挑战度和共同参与度。
项目驱动能力进阶,通专平台协同支持
——经管学院课程《虚拟商业创新创业实训》
课程团队依托数字化沉浸式虚拟仿真环境,以商业社会环境下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项目为驱动,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企业团队组建、公司筹建及经营、供应链竞合与协同等多样化实训任务,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综合执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团队整合构建“三通一专”线上教学平台,通用平台为“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QQ群”,专用平台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依托“超星学习通”为学生提供课件、实训手册、实训报告、讲解视频等关键知识点,依托“腾讯课堂”完成实训操作过程讲解、答疑解惑和教学巡查,依托“虚拟仿真实训系统+QQ群”实现虚拟仿真实训操作和在线实时沟通。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线上学习共同体
——计算机学院系列课程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Python编程与应用》等各课程团队针对疫情期间在校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需求,不断研究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打造师生线上学习共同体。首先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工具的优势,广泛收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与需求点,开发建设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合理设置调查问卷、参与互动、交流协作等教学环节,巧妙融入到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组织实施和反思诊改过程中,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学习共同体,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保障学习效果。
针对计算机类课程特点,各教学团队以交通灯管制、图书检索、软件缺陷等日常生活中的工程案例作为课程导入,师生线上同步安装编程软件、运行调试程序,并采用视频通话、共享屏幕,远程操作等网络手段开展深度的互动研讨,极大激发学生编程的热情,有效提升专业能力的培养成效。
点面结合问题导向,量化考核确保成效
——建工学院课程《工程测量》
课程团队贯彻落实学校线上教学要求和新教学大纲,依托已建设的“超星学习通”平台,持续丰富扩充教学内容、学习素材、参考资料和拓展资源。科学设置知识性问题、思维认知性问题、技能性问题、实践性问题、专业技术发展问题与思政价值引领等关键点,构筑以“问题链”为特色的课程实施路径,以点连线,多线成面,点面结合,保障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全程参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团队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过程数据记录和统计功能,通过学习预警温馨提示、点对点平台互动、设立教学运行信息员、师生互评等方式,实施多元化学习效果监控和量化评价,全程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实时回应学生关切,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
集体备课团队作战,共筑抗疫思政阵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系列课程
为落实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团队系统部署、分工协作,多次开展线上集体备课,深入细致研讨改版新教材,分工制定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系统落实线上教学的策划、组织、测试、实施与考核等各个环节。课程团队系统、科学设计课前、课中与课后全部环节:课前组织学生预习,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在直播课中深度互动研讨,根据学生关切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课后师生实时保持双向互动,交流心得,查漏补缺,单点辅导。
课程团队充分结合当前省、市、校各级战疫情势,以“战疫元素”拓展思政内容,以“抗疫故事”夯实思政阵地,以“防疫使命”开展思政主题,引导学生坚定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筑牢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弘扬西安工大兵工精神,讲好西安工大战疫故事。
超前谋划全面布局,“三上一下”虚实协同
——工业中心系列课程
工业中心《工程训练》《电装实习》《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训》等课程团队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超前谋划、攻坚克难,快速构建“三上一下,四位一体,虚实协同”实践教学新模式,即:线上入场安全教育+线上基础理论与实训演示+线上虚拟仿真实训+线下实操训练,全面覆盖工业中心实训课程。
入场安全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匠精神和安全规范,学生线上考核通过后方可入场实操;基础理论与实训演示线上视频全面植入思政元素、劳动教育及其拓展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全过程中“轻松找、随时查、反复学”;线上虚拟仿真平台保障学生在数字化虚拟环境中完成工程认知和相关设计分析;线上教学部分与线下实操训练既紧密融合又相对独立,确保实训课程虚实协同,实质等效。
强化师生多元互动,生命关怀健体战疫
——基础学院课程《乒乓球》
课程团队充分发挥体育类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独特的育人价值,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调整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课程精讲多练,同时针对乒乓球项目特点,强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多平台通道强化教师学生的有效互动。技能讲授过程采用音频通道来实现师生之间的答疑解惑;技术训练过程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跟随视频进行体能锻炼,提高动作规范性;教师将直播视频及时传至QQ群平台,并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课后要求学生将训练过程录制视频并传至QQ群作业,便于答疑互动、问题纠正和成效评价。
文:程文冬 审核:闫莉 编辑:毛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