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典型 INDEX

当前位置: 首页 > 身边典型 > 正文

机会喜遇准备好的人——访2020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董皓

发布时间:2019-12-06 点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聚焦西工最美奋斗者

机会喜遇准备好的人

——访2020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董皓

 

刚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访学归来的董皓收到了回国后的第一份“惊喜”:根据陕西省科技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公布2020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名单的通知》(陕科办发〔2019〕121号),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董皓入选2020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成为了学校近年来连续“与年俱增”的第8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尽管董皓谦虚地一再强调这一切“纯属运气”,但机遇并不薄待付出一切认真准备好了的人,这从来都不是妄言。

荣誉?——他有一颗平常心

当努力成为习惯,成功也变得平淡。科技研究成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董皓看来,工作中遇到艰难险阻是常态,一份荣誉带来的欣喜与攻克难题那一刻带来的激动很难完全分出伯仲。

undefined 

与学校大多数兢兢业业的教师们一样,对董皓而言,荣誉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实践与检测,和各种各样的“烧脑”的问题:项目在初期时模型的建立、强大的理论数据基础、后期理论与实践的偏差问题……这些“偶然”不“偶然”的问题,都成为了董皓科研历程中的常态。说起“艰难”,董皓提到了博士就读期间的一次实验,他和团队为了模拟极地环境的测试,在接近零下30℃的哈尔滨“享受”了将近十天没有供暖设备的生活。如此的极端环境下,哈气都会变成睫毛上的冰霜,可是为了确保调试成功,他们一直坚守在测试地点直到测试完成,这也成为了他一次最珍贵的回忆。

尽管很多时候,理论上计算的理想成果无法在实践中逐一实现,但一次次的实验、一年年的创新换来的除了漫漫无期的未知前路的可能,也并未完全辜负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实践的人。这次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就是对董皓和他的团队用了三年的时间不断创新,不断求证的最佳肯定。

成绩只是一种结果,长期的努力和积累以及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能激起内心的波澜。董皓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5项,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学术论文20余篇。功到自成,真正看到“陕西省科技新星”评选结果的时候,董皓反倒没有特别激动,更让他难以忘怀的则是那些和团队一起克服困难的细节。虽然会有坎坷,但他坚信,坚定的意志和坚实的基础总能换来解决的办法。

科研?——他坚守如一

对于董皓来说,科研是一件值得坚守的事情。他说:“做科研不能急,甚至要一代接一代的人做。”他和学校其他教师一样,习惯了日常工作往往到晚间十点多才结束的“节奏”。即便周末,董皓也会和学生们在实验室一起进行研究工作,“996”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成为了熟悉的生活模式。开朗的董皓讲起了自己刚刚入职时的一件趣事,那时他常常一工作就忘记了时间,某日走出实验室已经是凌晨三点,负责的保卫处同事早已关闭了教学楼的入口,经过保卫处核实证件,他才终于没有被锁在实验楼里。

董皓一直专注于自己最初的选择,他的研究内容兼具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如今研究的机械传动方向是他从研究生时期就开始尝试的探索。董皓将齿面啮合理论、齿面微观修形理论、空间有限元法等知识融入大型轮系力学特性的建模中,进一步拓展了传动机械学领域的大型复杂轮系的建模和设计方法论,形成了齿轮分支传动的均载理论及设计方法、振动机理、均载测试等理论研究新体系,创新性结论及科技成果被应用于航空主减速器和船舶主推进装置等领域的减速装置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动态稳定性分析中,科技成果同时被应用于包括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三研究所在内的多家军工院所的国防装备中,提升了国防装备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并延长了使用寿命,为我国动力传输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在科研的漫漫路途中,董皓始终凭借着渴望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直做下去,做得更有活力并有所创新的热情和执着。虽然有时研究无法取得令人欣喜的突破,甚至有些乏味,但是仍旧他不曾停止,因为他相信,科研的远方是光明的,坚持探索就会迸发出创新的思路。“不一定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都会有什么创新思路,可能常常都没有什么好的点子,但是当你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经意间就会冒出来一个创新的点子。创新点都是在坚持的时间里迸发出来,绝不是从天而降的。”在董皓眼中,科研是乐观而长远的。他认为科研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坚持,一个人的专一执着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他,选择所想的,坚持所爱的。现在回忆起那时光景,他感谢当初那个勇敢坚守科研初心的自己,用他对专业的热爱与执着去做最真的自己,用行动诉说着他的热爱。

亦师亦友?——学生眼中的“宝藏老师”

出生于教育世家的董皓,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同时也秉着对专业的热忱,在毕业后选择了教育事业。“当老师既能把研究继续深入做下去,得到认可,并有突破,更能通过教授学生把自己对的所学继续传承下去。”这就是董皓的幸福之处。

undefined 

在董皓看来,“作为老师,就要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成,这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所在。”他的对事认真的“较劲”同样体现在课堂上,在承担《机械设计》这样注重理解的课程授课时,他始终在尝试通过各种方法让同学们理解得更加透彻。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课堂,在每一次上课前,他常常要用一周时间备课。他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联系实际,涉及到的交叉知识点都认真准备,并适当拓展课堂内容,在给学生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也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

在日常的教学与研究中,他亦师亦友,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有所指导,在生活方面,学生也愿意和他交流。学生刘志宇说道:“老师对于工作非常认真严谨,对自己要求很高。这也影响我对科学研究要时刻保持端正的态度。在其他方面,他更像是个大哥哥给予我们很多帮助,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老师,也是一个好朋友。”在学生杜玺的眼中,“稳”成为了她对董皓最深刻的印象:“老师心态很稳,对待任何事都能冷静思考,面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总是很有耐心。”

学术之外的董皓,似乎也有一些“理工男”反义词的生活元素,他多年来坚持着书法的爱好,当笔走游龙时,既沉淀了心情,亦不失为一种放松。同时,作为学校足协一员的他,也是一个热衷足球的爱运动的人,踢足球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体育项目,在足球领域他曾获得过不少荣誉,足球拉近了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业余时间,他也常常泡在电影院中,感受光影之间的故事和美妙。

董皓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学科建设发展和科学的传承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坚持做好自己,努力生活,努力工作。”谈起对学生们的寄语,董皓脱口而出,从学生时代到为人师表,从教学科研到生活日常,对董皓而言,“坚持”就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关键词,而他,也用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诠释着那句看似习以为常的“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了的人”。 

(党委宣传部 仇倩倩)

本文语音节目请扫描下方二维码